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

实验室将切实采取“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将特别强调邀请在本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学术大师,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开放课题等形式,加大合作范围来进一步凝聚学术队伍。坚持实验室仪器设备对外开放政策,由管理人员统一安排、协调校内外的研究人员高效使用。积极向国内外其他优秀重点实验室学习运行管理经验,不断探讨高效、特色的实验室开放合作和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实验室健康、有序、高效运行。

(一) 实验室日常运行管理

1、实验室运行机制

(1)实验室以依托单位为主,实行“开放、流动、竞争、联合”的运行机制。建设向国内外开放的研究平台,实行科研人员的合理流动,建立实验室内部的竞争机制,依托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与实验室研究人员的协调,鼓励校内外学科、方向、人员之间的广泛的联合。

(2)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并向教育部和依托单位(学校)负责。

(3)按照课题实行研究单元(课题组)负责制。实验室围绕固定研究方向设立若干研究单元,实行PI制,PI必须是实验室固定人员。PI负责规划本组的研究内容和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协调各项业务的开展与实施,并参与实验室重大事宜的决策,向实验室主任负责。

(4)建立“专家例会制”,由实验室主任召集,实验室副主任、PI及主要学术带头人参加。专家例会的职责范围是负责本实验室的全面工作,组织领导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学术活动、人员聘任、经费开支、行政管理等。

(5)完善中心实验室的管理,将其建成公共实验平台,开放运行;中心实验室负责公共实验平台的全时运转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实验设备管理中心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制,由实验室主任择优聘用,并向实验室主任负责。

(6)课题负责制:实验室对科研项目管理实行课题主持人负责制,即由课题主持人全面负责其主持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向项目主管部门和实验室负责。

(7)科研人员聘任制:实验室科研人员包括固定人员和客座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制,由实验室主任聘任,并签订《实验室固定(客座)人员聘任合同》。

(8)管理人员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岗位聘任制:实验室管理和技术人员采用岗位聘任制,即按需设岗,按岗定津贴,由实验室主任择优聘任,并签订聘任合同。

(9)组成由国内外不同学科知名学者构成的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负责制订本实验室的科学研究近期与长远发展规划、实验室各项管理办法、实验室主要学术带头人的业绩与潜能考核、评价等。

(10)实验室应严格执行国家和部门颁布的《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标准》等标准。保障适时吸收新的科学带头人以及人员的流动和更新,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以多种形式和方法,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技人才,不断优化研究队伍结构。

2、实验室管理办法

(1)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将由国内外同行知名专家组成,是本实验室学术研究、交流与合作的决策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实验室整体运行、工作进展情况、各实验室单元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内容提出建议和指导,并对各课题的研究成果和水平进行阶段性考察、评议,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此,实验室将建立“专家例会制”。实验室主任将及时向委员通报实验室的重要情况,定期向委员寄送实验室简报、年报、开放课题等情况;邀请委员参加研究生论文评阅和答辩会,参加室务会议、学术活动等,参与实验室重大事务决策和日常管理。

(2)实验室学术活动

实验室将定期召开学术会议,活跃学术气氛,加强学术风气和科学道德建设,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时总结实验室的工作,查找不足和问题;讨论如何加强实验室的基地建设;学术会议还审议实验室的财务预算,年度的开放课题,根据择优支持的原则进行评选。保证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在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实验室开放课题的设置与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组织、协调、落实和管理作用。

(3)实验室日常管理

实行民主、科学决策    为了加强民主管理,实验室将设立在实验室主任主持下,由学术委员会校内成员、实验室正、副主任和各分室负责人(实验室单元PI)组成的委员会。根据学术委员会对实验室研究方向的定位,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就全室重要事务进行决策,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保证决策的权威性和高效性。

加强协调与合作     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处理日常性事物和协调各种关系,负责规章制度、会议决策的具体落实、档案的整理归档、文印、请款保障、客座人员工作和生活的安排,以及对外接待工作。

实行工作目标管理制度     各分室要制定具体工作目标,包括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申报奖励、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对外开放等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评估。

对实验室承担的课题、项目进行定期评估、考核    对各课题研究进展和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对完成好的给予奖励,差的提出批评意见和整改建议,并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目标。研究课题和项目将积极接受依托单位和课题下达部门的检查和验收,通过对项目的管理,提高课题完成质量。制定适当的奖励政策,鼓励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断提高发表的学术论文的影响力,使实验室整体学术水平和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实验室将不断完善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编印成册。新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首先必须学习《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手册》中的各项条款,考试合格并能够严格遵守后方可开展工作。此外,将制定出《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报及管理办法》等。

经费管理     研究课题经费使用与管理,由各课题主持人负责,专款专用。

(二)人员聘用及流动

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及技术人员均实行聘任制,聘期和编制将由东北师范大学编报。重点实验室将采取公开招聘、择优聘用的原则,吸收高水平的固定和流动人员来本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并特别注意采取优惠政策稳定一批高素质的固定人员队伍,以保证重点实验室的正常开放和运行。

为促进科研人员的流动和学科的相互渗透,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大部分将为客座研究人员,固定研究人员编制将不会超过工作人员的1/3。重点实验室还将注意吸收和培养青年科技人员,并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创业、生活环境,以吸引有成就的出国留学、进修人员回国参加工作。同时,重点实验室还将积极创造条件,选送在本实验室工作成绩优秀的固定人员/研究生,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高水平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重点实验室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

(三)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

重点实验室的所有设备要统一购买、统一管理,所有大型仪器设备均设置专人管理、维护,并拨专款用于仪器的维护和修理。同时,面向全校以及其它在长春的高校、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开放、共享,需要使用仪器的外单位人员,应交纳所用仪器的试剂和耗材成本费,在仪器使用培训通过后,即可操作仪器,使用完毕后要及时做好登记,并将仪器清理干净。

(四)开放合作

我们已与国内外多家大学、研究机构的相关领域实验室,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行合作培养研究生、客座人员交流互访。实验室将切实采取“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将特别强调邀请在本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学术大师,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开放课题等形式,加大合作范围来进一步凝聚学术队伍。坚持实验室仪器设备对外开放政策,由管理人员统一安排、协调校内外的研究人员高效使用。积极向国内外其他优秀重点实验室学习运行管理经验,不断探讨高效、特色的实验室开放合作和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实验室健康、有序、高效运行。为了把重点实验室建设成向国内外开放的研究平台,学校和实验室将大力加强实验室的对外开放、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

1、设立实验室专项开放基金课题

实验室拟设立固定的开放基金至少30万元/年,用来资助与本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内容或技术互补的开放课题。开放课题将向国内外公开招标,资助对象坚持实验室以外人员不少于1/3的原则,逐步加强开放研究工作和扩大流动人员的比例,促进实验室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2、设立实验室主任基金,保证学术交流专项经费

为了不断给实验室研究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学术水平提高的机会,鼓励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积极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争取和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所设立的实验室主任基金将确保这些活动的进行。

3、充分发挥客座研究人员的作用

实验室将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实验条件,制订优惠政策,邀请拟聘请的研究人员参加实验室已有课题、或与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交流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以及联合培养研究生。同时,还将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本室的客座和兼职教授。

4、建立实验室网站

  实验室将通过网站定期向国内外公布开放课题的指南、招标和执行情况,以及实验室的建设信息等,扩大宣传,提高实验室的国内外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开放、合作形象。